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是出自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中的一句話,作者是戰(zhàn)國時期的孟子。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的下一句是: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,環(huán)而攻之而不勝;夫環(huán)而攻之,必有得天時者矣; 然而不勝者,是天時不如地利也。
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的意思是:
翻譯含義1:
天時:指氣候、節(jié)氣等自然條件。地利:指地形等地理條件。 全句譯文:有利于作戰(zhàn)的天氣、時令,比不上有利于作戰(zhàn)的地理形勢,有利于作戰(zhàn)的地理形勢,比不上作戰(zhàn)中的人心所向、內(nèi)部團結(jié)。
翻譯含義2:
孟子認為,決定戰(zhàn)爭勝負的不是天時、地利,在“天時”“地利”“人和”三者之間,“人和”才是決定戰(zhàn)爭勝負的關(guān)鍵,統(tǒng)治者必須要重視民心,施行仁政,只有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,才能得到天下。
翻譯含義3:
"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"是一句用來描述戰(zhàn)略和成功的格言,意思是在取得勝利或成功的過程中,人的因素比天時和地利更為重要。這句格言傳達了以下幾個含義:
"天時不如地利":指的是外部環(huán)境和條件的重要性。天時指的是時機和機遇,地利指的是地理位置和環(huán)境條件。雖然外部環(huán)境和條件對于成功很重要,但它們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。即使時機和環(huán)境再好,如果沒有人的主動和能動性,也無法取得成功。
"地利不如人和":指的是人的因素的重要性。人和指的是人的智慧、能力、決策和行動。無論環(huán)境如何,只有具備優(yōu)秀的人才和團隊,才能夠充分利用和發(fā)揮環(huán)境的優(yōu)勢,取得成功。人的智慧、能力和團隊合作是決定性的因素。
考動力為您提供多個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的含義翻譯供您參考!
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出自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原文如下:
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
【作者】孟子【朝代】戰(zhàn)國時期
第一章
孟子曰: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
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,環(huán)而攻之而不勝;夫環(huán)而攻之,必有得天時者矣; 然而不勝者,是天時不如地利也。
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,兵革非不堅利也,米粟非不多也; 委而去之,是地利不如人和也。
故曰: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國不以山溪之險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親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順之。以天下之所順,攻親戚之所畔。故君子有不戰(zhàn),戰(zhàn)必勝矣。
第二章
孟子將朝王。王使人來曰:“寡人如就見者也-有寒疾,不可以風(fēng); 朝將視朝,不識可使寡人得見乎?”對曰:“不幸而有疾,不能造朝。”
明日,出吊于東郭氏。公孫丑曰:“昔者辭以病,今日吊,或者不可乎?”曰:“昔者疾,今日愈,如之何不吊?”王使人問疾,醫(yī)來。孟仲子對曰:“昔者有王命,有采薪之憂,不能造朝。 今病小愈,趨造于朝,我不識能至否乎?”使數(shù)人要于路,曰:“請必?zé)o歸而造于朝?!?/p>
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。景子曰:“內(nèi)則父子,外則君臣,人之大倫也。 父子主恩,君臣主敬;丑見王之敬子也,未見所以敬王也?!痹唬骸皭?,是何言也!齊人無以仁義與王言者,豈以仁義為不美也? 其心曰:‘是何足與言仁義也?!茽?,則不敬莫大乎是。 我非堯舜之道,不敢以陳于王前。故齊人莫如我敬王也?!?/p>
景子曰:“否,非此之謂也?!抖Y》曰:‘父召無諾,君命召不矣駕?!虒⒊?,聞王命而遂不果,宜與夫禮若不相似然?!痹唬骸柏M謂是與?曾子曰:‘晉楚之富,不可及也;彼以其富,我以吾仁; 彼以其爵,我以吾義;吾何慊乎哉!’夫豈不義而曾子言之,是或一道也。 天下有達尊三:爵一,齒一,德一。朝廷莫如爵,鄉(xiāng)黨莫如齒,輔世長民莫如德。 惡得有其一,以慢其二哉!故將大有為之君,必有不召之臣;欲有謀焉,則就之。其尊德樂道, 不如是,不足與有為也。 故湯之于依尹,學(xué)焉而后臣之;故不勞而王?;腹诠苤?,學(xué)焉而后臣之; 故不勞而霸。 今天下地丑德齊,莫能相尚;無他,好臣所教,而不好臣其所受教。湯之于伊尹,桓公之于管仲,則不敢召。管仲且猶不可召, 而況不為管仲者乎!”
第三章
陳臻問曰:“前日于齊,王饋兼金一百而不受;于宋,饋贈七十鎰而受; 于薜,饋五十鎰而受。前日之不受是,則今日之受非也。今日之受是,則前日之不受非也。夫子必居一于此矣。”
孟子曰:“皆是也。當(dāng)在宋也,予將有遠行,行者必以贐,辭曰‘饋贐’,予何為不受?當(dāng)在薜也,予有戒心,辭曰‘聞戒,故為兵饋之’,予何為不受?若于齊,則未有處也,無處而饋之,是貨之也,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?”
第四章
孟子之平陸,謂其大夫曰:“子之持戟之士,一日而三失伍,則去之否乎?”曰:“不待三。”“然則子之失伍也亦多矣。兇年饑歲,子之民,老羸轉(zhuǎn)于溝壑,壯者散而之四方者,幾千人矣?!痹唬骸按朔蔷嘈闹脼橐病!痹唬骸敖裼惺苋酥Q蚨鵀橹林撸瑒t必為之求牧與芻矣。求牧與芻而不得, 則反諸其入乎?抑亦立而視其死與?”曰:“此則距心之罪也?!?/p>
他日,見于王,曰:“王之為都者,臣知五人焉。知其罪者,惟孔距心?!睘橥跽b之。王曰:“此則寡人之罪也。
第五章
孟子謂蚳蛙曰:“子之辭靈丘而請士師,似也,為其可以言也。今既數(shù)月矣,未可以言與?”
蚳蛙諫于王而不用,致為臣而去。齊人曰:“所以為蚳蛙則善矣; 所以自為,則吾不知也?!?/p>
公都子以告。
曰:“吾聞之也:有官守者,不得其職則去;有言責(zé)者,不得 其言則去。我無官守,我無言責(zé)也,則吾進退,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?”
第六章
孟子為卿于齊,出吊于滕,王使蓋大夫王驩為輔行。王驩朝暮見,反齊滕之路, 未嘗與之言行事也。 公孫丑曰:“齊卿之位,不為小矣;齊滕之路,不為近矣,反之而未嘗與言行事, 何也?”曰:“夫既或治之,予何言哉?”
第七章
孟子自齊葬于魯,反于齊,止于贏,充虞請曰:“前日不知虞之不肖,使虞敦匠,事嚴,虞不敢請。今愿竊有請也,木若以美然?!痹唬骸肮耪吖讟o度,中古棺七寸,槨稱之;自天子達于庶人;非直為觀美也, 然后盡于人心。不得,不可以為悅,無財,不可以為悅;得之為有財,古之人皆用之, 吾何為獨不然? 且比化者,無使土親膚,于人心獨無恔乎? 吾聞之也: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?!?nbsp;
第八章
沈同以其私問曰:“燕可伐與?”孟子曰:“可。子噲不得與人燕, 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噲。有仕于此,而子悅之,不告于王,而私與之吾子之祿爵,夫士也,亦無王命而私受之于子,則可乎?何以異于是!”齊人伐燕。
或問曰:“勸其伐燕,有諸?”曰:“未也。沈同問:‘燕可伐與?’吾應(yīng)之曰:‘可。’彼然而伐之也。彼如曰:‘孰可以伐之?’則將應(yīng)之曰:‘為天吏則可以伐之?!裼袣⑷苏撸騿栔唬骸丝蓺⑴c?’則將應(yīng)之曰:‘可。’彼如曰:‘孰可以殺之?’則將應(yīng)之曰:‘為士師則可以殺之?!褚匝喾パ?,何為勸之哉!”
第九章
燕人畔。王曰:“吾甚慚于孟子?!标愘Z曰:“王無患焉。王自以為與周公,孰仁且智?”王曰:“惡,是何言也!”曰:“周公使管叔監(jiān)殷,管叔以殷畔。知而使之,是不仁也;不知而使之,是不智也。仁智,周公未之盡也;而況于王乎?賈請見而解之?!?/p>
見孟子,問曰:“周公,何人也?”曰:“古圣人也?!痹唬骸笆构苁灞O(jiān)殷,管叔以殷畔也,有諸?”曰:“然?!痹唬骸爸芄鋵⑴隙怪c?”曰:“不知也?!薄叭粍t圣人且有過與?”曰:“周公弟也,管叔兄也;周公之過,不亦宜乎?且古之君子,過則改之,今之君子,過則順之。古之君子,其過也, 如日月之食,民皆見之;及其更也,民皆仰之。今之君子,豈徒順之, 又從為之辭?!?nbsp;
第十章
孟子致為臣而歸。 王就見孟子曰:“前日愿見而不可得,得侍,同朝甚喜。今又棄寡人而歸,不識可以繼此而得見乎?”對曰:“不敢請耳,固所愿也?!?/p>
他日,王謂時子曰:“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,養(yǎng)弟子以萬鐘, 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。子盍為我言之?!睍r子因陳子而以告孟子,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。孟子曰:“然。夫時子惡知其不可也?如使予欲富,辭十萬而受萬,是為欲富乎?季孫曰:‘異哉子叔疑!使己為政,不用則亦已矣,又使其子弟為卿。 人亦孰不欲富貴?而獨于富貴之中,有私龍斷焉。’古之為市者,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者,有司者治之耳。有賤丈夫焉, 必求龍斷而登之,以左右望而罔市利。人皆以為賤,故從而征之, 征商自此賤丈夫始矣。”
第十一章
孟子去齊,宿于晝。 有欲為王留行者,坐而言;不應(yīng),隱幾而臥。 客不悅曰:“弟子齊宿而后敢言,夫子臥而不聽,請勿復(fù)敢見矣?!痹唬骸白?。我明語子。昔者魯穆公無人乎子思之側(cè),則不能安子思; 泄柳申詳,無人乎穆公之側(cè),則不能安其身。子為長者慮,而不及子思;子絕長者乎?長者絕子乎?”
第十二章
孟子去齊,尹士語人曰:“不識王之不可以為湯武,則是不明也。識其不可, 然且至,則是干澤也。千里而見王,不遇故去,三宿而后出晝,是何濡滯也!士則茲不悅。”高子以告。 曰:“夫尹士惡知予哉!千里而見王,是予所欲也;不遇故去,豈予所欲哉!予不得已也。予三宿而出晝,于予心猶以為速。王庶幾改之;王如改諸則必反予。 夫出晝而王不予追也,予然后浩然有歸志。予雖然,豈舍王哉?王由足用為善;王如用予,則豈徒齊民安,天下之民舉安。王庶幾改之,予日望之。予豈若是小丈夫然哉!諫于其君而不受,則怒,悻悻然見于其面, 去則窮日之力而后宿哉!” 尹士聞之曰:“士誠小人也?!?nbsp;
第十三章
孟子去齊。充虞路問曰:“夫子若有不豫色然。前日虞聞諸夫子曰: ‘君子不怨天,不尤人。’”曰:“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其間必有名世者。由周而來,七百有余歲矣。以其數(shù)則過矣;以其時考之,則可矣。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;如欲平治天下,當(dāng)今之世,舍我其誰也?吾何為不豫哉!”
第十四章
孟子去齊,居休。公孫丑問曰:“仕而不受祿,古之道乎?”曰:“非也。于崇吾得見王,退而有去志;不欲變,故不受也。繼而有師命,不可以請,久于齊,非我志也?!?nbsp;
晚英值窮節(jié),綠潤含朱光是出自《紅蕉》中的一句話,作者是唐代的柳宗元。晚英值窮節(jié),綠潤含朱光的下一句是以茲正陽色,窈窕凌清霜。晚英值窮節(jié),綠潤含朱光的意思是:翻譯含義1:紅蕉歲未猶吐芳,綠葉紅花含春光。翻譯含義2:宋祁在他的《紅蕉花贊》中,稱頌紅蕉“葉小而花鮮明可喜”,范成大在他的《桂海虞衡志》中,
鬢棱初翦玉纖弱,早春入、屏山四角是出自《杏花天·鬢棱初翦玉纖弱》中的一句話,作者是宋代的吳文英。鬢棱初翦玉纖弱,早春入、屏山四角的下一句是少年買困成歡謔,人在濃香繡幄。鬢棱初翦玉纖弱,早春入、屏山四角的意思是:翻譯含義1:上片“鬢棱”五句,憶年青時情景。言室中伊人剛剪成了一種有棱有角的鬢發(fā)新式樣,
三年不翅,將以長羽翼;不飛不鳴,將以觀民則是出自《韓非子·喻老》中的一句話,作者是戰(zhàn)國時期的韓非。三年不翅,將以長羽翼;不飛不鳴,將以觀民則的下一句是:雖無飛,飛必沖天;雖無鳴,鳴必驚人。三年不翅,將以長羽翼;不飛不鳴,將以觀民則的意思是:翻譯含義1:三年不展翅,是用來長羽翼的;不飛不鳴,是用來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