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光忽西落,池月漸東上是出自《夏日南亭懷辛大》中的一句話,作者是唐代的孟浩然。山光忽西落,池月漸東上的下一句是散發(fā)乘夕涼,開軒臥閑敞。
山光忽西落,池月漸東上的意思是:
翻譯含義1: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,池塘上的月亮從東面慢慢升起。
翻譯含義2:山光:山上的日光。池月:即池邊月色。開篇兩句是說,夕陽忽然間落下了西山,東邊池角明月漸漸東上。
翻譯含義3:開篇就是遇景入詠,細味卻不止是簡單寫景,同時寫出詩人的主觀感受?!昂觥?、“漸”二字運用之妙,在于他們不但傳達出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給人的實際感覺(一快一慢);而且,“夏日”可畏而“忽”落,明月可愛而“漸起”,對此表現(xiàn)出一種納涼時的滿足的心理快感。“池”字表明“南亭”傍水,亦非虛設。
考動力為您提供多個山光忽西落,池月漸東上含義翻譯供您參考!
山光忽西落,池月漸東上出處《夏日南亭懷辛大》全文如下:
夏日南亭懷辛大
【作者】孟浩然【朝代】唐代
山光忽西落,池月漸東上。
散發(fā)乘夕涼,開軒臥閑敞。
荷風送香氣,竹露滴清響。
欲取鳴琴彈,恨無知音賞。
感此懷故人,中宵勞夢想。
披云似有凌霄志,向日寧無捧日心是出自《詠凌霄花》中的一句話,作者是宋代的賈昌朝。披云似有凌霄志,向日寧無捧日心的下一句是珍重青松好依托,直從平地起千尋。披云似有凌霄志,向日寧無捧日心的意思是:翻譯含義1:身披彩云好似擁有凌云壯志,一向向日卻沒有奉承之心。翻譯含義2:披云似有凌霄志”意味著人就像披著
圣人論世而立法,隨時而舉事是出自《淮南子·齊俗訓》中的一句話,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劉安。圣人論世而立法,隨時而舉事的下一句是:尚古之王,封于泰山,禪于梁父,七十余圣,法度不同,非務相反也,時世異也。圣人論世而立法,隨時而舉事的意思是:翻譯含義1:圣賢明君依據(jù)世情制定法律,依據(jù)時情變化而做事。翻譯含義2
水窗低傍畫欄開,枕簟蕭疏玉漏催是出自《夏日雜詩》中的一句話,作者是清代的陳文述。水窗低傍畫欄開,枕簟蕭疏玉漏催的下一句是一夜雨聲涼到夢,萬荷葉上送秋來。水窗低傍畫欄開,枕簟蕭疏玉漏催的意思是:翻譯含義1:打開窗戶,窗戶臨水敞開,躺在寢臥的涼席上也能夠感受到秋天的涼爽之意。翻譯含義2:臨水的窗子很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