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竊鉤者誅,竊國者為諸侯,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是出自《莊子·外篇·胠篋》中的一句話,作者是戰(zhàn)國時期的莊子。彼竊鉤者誅,竊國者為諸侯,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的下一句是:則是非竊仁義圣知邪?
彼竊鉤者誅,竊國者為諸侯,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的意思是:
翻譯含義1:
那些小偷小摸的人被逮到了一定會按律治罪,罪行嚴重的甚至還要判死刑。但是那些大偷大到偷竊整個國家的人則不但不會被治罪,而且還能成為諸侯稱霸一方,受世人景仰。
翻譯含義2:
莊子此句一針見血,揭示了“家天下”的本質特征,清醒地看到了專制宗法制帶來的消極影響,客觀上抨擊了社會的黑暗和不合理。
翻譯含義3:
我們偷竊鉤的人會受到嚴厲的懲罰,而竊取國家的人可能會得到權力和地位。然而,只有成為諸侯才能保留仁義。這句話傳達了一種價值觀,強調了正義和道德的重要性,并提醒我們在追求權力和地位時要保持仁義的品質。
考動力為您提供多個彼竊鉤者誅,竊國者為諸侯,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的含義翻譯供您參考!
彼竊鉤者誅,竊國者為諸侯,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出自《莊子·外篇·胠篋》原文節(jié)選如下:
《莊子·外篇·胠篋》
【作者】莊子【朝代】戰(zhàn)國時期
嘗試論之:世俗之所謂至知者,有不為大盜積者乎?所謂至圣者, 有不為大盜守者乎?何以知其然邪?昔者龍逢斬,比干剖,萇弘胣, 子胥靡。故四子之賢而身不免乎戮。故跖之徒問于跖曰:“盜亦有道 乎?”跖曰:“何適而無有道邪?夫妄意室中之藏,圣也;入先,勇 也;出后,義也;知可否,知也;分均,仁也。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 者,天下未之有也?!庇墒怯^之,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,跖不得圣 人之道不行。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,則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 下也多。故曰:唇竭則齒寒,魯酒薄而邯鄲圍,圣人生而大盜起。掊 擊圣人,縱舍盜賊,而天下始治矣?! ?/p>
夫川竭而谷虛,丘夷而淵實。圣人已死,則大盜不起,天下平而無 故矣!圣人不死,大盜不止。雖重圣人而治天下,則是重利盜跖也。 為之斗斛以量之,則并與斗斛而竊之;為之權衡以稱之,則并與權衡 而竊之;為之符璽以信之,則并與符璽而竊之;為之仁義以矯之,則 并與仁義而竊之。何以知其然邪?彼竊鉤者誅,竊國者為諸侯,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,則是非竊仁義圣知邪?故逐于大盜,揭諸侯,竊仁 義并斗斛權衡符璽之利者,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,斧鉞之威弗能禁。 此重利盜跖而使不可禁者,是乃圣人之過也?! ?/p>
故曰:“魚不可脫于淵,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?!北耸ト苏撸煜?之利器也,非所以明天下也。故絕圣棄知,大盜乃止;擲玉毀珠,小 盜不起;焚符破璽,而民樸鄙;掊斗折衡,而民不爭;殫殘?zhí)煜轮?法,而民始可與論議;擢亂六律,鑠絕竽瑟,塞瞽曠之耳,而天下始 人含其聰矣;滅文章,散五采,膠離朱之目,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。 毀絕鉤繩而棄規(guī)矩,攦工倕之指,而天下始人 有其巧矣。故曰:大巧若拙。削曾、史之行,鉗楊、墨之口,攘棄仁 義,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。彼人含其明,則天下不鑠矣;人含其聰, 則天下不累矣;人含其知,則天下不惑矣;人含其德,則天下不僻矣。 彼曾、史、楊、墨、師曠、工倕、離朱者,皆外立其德而爚亂天下者 也,法之所無用也。
初霽獨登賞,西樓多遠風是出自《秋霽寄遠》中的一句話,作者是唐代的杜牧。初霽獨登賞,西樓多遠風的下一句是橫煙秋水上,疏雨夕陽中。初霽獨登賞,西樓多遠風的意思是:翻譯含義1:雨后天色放晴,獨自一人登上樓閣觀賞風景,站在西樓遠處吹來徐徐涼風。翻譯含義2:“初霽獨登賞”:這句詩描繪的是雨后天色初晴,詩人獨
春乍透,香早暗偷傳是出自《最高樓·詠梅》中的一句話,作者是宋代的陳亮。春乍透,香早暗偷傳的下一句是深院落,斗清妍。春乍透,香早暗偷傳的意思是:翻譯含義1:春意剛剛顯露,梅花的清香卻早已傳播開來。翻譯含義2:開頭兩句“春乍透,香早暗偷傳”,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。黃庭堅《驀山溪》詞里有“春未透,花枝瘦
澹然空水帶斜暉,曲島蒼茫接翠微是出自《利州南渡》中的一句話,作者是唐代的溫庭筠。澹然空水帶斜暉,曲島蒼茫接翠微的下一句是波上馬嘶看棹去,柳邊人歇待船歸。澹然空水帶斜暉,曲島蒼茫接翠微的意思是:翻譯含義1:夕陽正斜照在空闊的水面上,曲折的小島連接翠綠的群山。翻譯含義2:詩人來到了嘉陵江畔,首先映入眼